向農村污水水處理市場挺近
發布時間:2014-01-13 新聞來源:一覽水處理英才網
據一覽環保英才網了解,近年來,各級政府已經意識到農村污水處理的嚴重性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存在問題依然不少。比如,照搬傳統污水集中處理的模式,投資運行費用過高而無法持續運行;管網嚴重缺乏,導致大量污水無法有效收集,遑論處理了。如何改變許多農村“有上水、無下水”的困境、處理好農村污水已成當務之急。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環保部發布的首份政策類文件聚焦農村環境。業內分析,隨著三中全會對“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的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桑德國際、國中水務、江西金達萊等主流企業再獲發展動力,紛紛展開前期技術、資金和項目儲備。
11月18日,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農村小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建設及投資指南。其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 》(下稱《指南》)為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工程的技術選擇及建設投資提供參考標準,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業內認為,作為生態保護的重點區域,我國部分農村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將成為重點紅線區域,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將再上一個臺階。
一位環保招聘行業研究員表示,我國的農村環境治理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商業模式不成熟、投資落實不到位、處理技術不完善等多重挑戰,亟須政府通過政策法規等方式解決多項難題。
這位研究員還表示,城市污水設施建設市場逐步飽和,中小城鎮和農村逐漸成為污水處理的新市場。《指南》從農村污水排放量確定、廠站建設投資、設備運行費用等多個細節入手,為農村水務市場的拓展提供了參考。
據了解,目前山東、江蘇、遼寧等地均已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理進程。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門檻不低,要無人值守,必須實現污水處理過程中不排放有機污泥,這就是技術的核心要求,也是傳統工藝根本無法實現的。因為有污泥產生就需要有人處理,要排泥、要壓泥;其次,耐沖擊負荷能力要強。農村污水濃度變化大、污水量變化大、還經常停電,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必須要有適應能力強、恢復快的工藝,這一切都需要先進的技術作為后盾。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