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粕降價不是“萬靈丹”
發布時間:2014-09-15 新聞來源:糧油市場報
近期菜粕、菜油期價波動較為劇烈,兩品種期價大幅下挫后,上周五觸底反彈,成交量增長明顯。
“現在很多油廠產品銷售面臨的問題是菜粕賣不動、菜油靠執行前期合同。”廈門銀祥油脂公司業務經理劉詩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受需求不振的影響,當前菜油、菜粕的庫存量仍然較大,如部分地區現貨市場菜粕最低報價已跌至2300元/噸,而銷量仍不樂觀。再考慮到豆粕與菜粕、豆油與菜油的價差還未能刺激飼料企業、食品企業主動調整配方,菜油、菜粕價格想要止跌反彈,還需要等待。”弘業期貨分析師蔣倩倩認為。
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今年4月下旬至今,國內菜油現貨價格持續走低,究其原因,一是國內植物油脂尤其是菜油庫存龐大,市場需要一個去庫存的過程;二是國際植物油脂如棕櫚油、豆油等價格跌幅較大,導致我國進口油脂成本下降,低成本進口油脂沖擊了國內市場;三是國際市場大豆等預期豐產,打壓了市場看漲信心。
和菜油市場相比,菜粕市場看漲信心似乎更強一些。不過,經過了夏季的需求旺季,市場已找不出新的利多題材。蔣倩倩認為,水產消費呈現旺季不旺的特征注定菜粕價格后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今年華中地區夏季多雨,加上現在入秋快速,該地區整個水產旺季飼料消費增長緩慢。華南地區水產養殖情況總體雖然良好,但也沒有出現超預期的現象。今年潤9月,市場預期水產季將有所延遲,進而提振水產飼料的消費,但跟蹤近期的天氣狀況可以發現,今年的氣溫下降迅速,如后期沒有明顯升溫,那么華南地區延長水產季的愿望也會落空。”蔣倩倩補充說,更為重要的是,今年豆粕與菜粕的價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維持低位,極值達到了500元/噸,使得菜粕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受到抑制,整個水產旺季菜粕的消費量較往年同期下滑明顯。
目前,國產菜籽的收購與壓榨基本結束,影響菜粕、菜油供應的主要變量來自進口。期貨日報記者翻閱相關資料時發現,近年來我國進口菜籽、菜油、菜粕的數量較大,進口成本的大小和數量的增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內菜油、菜粕價格的漲跌。此外,大豆、棕櫚油、豆油等的進口情況也對國內菜油、菜粕價格有較大影響。
據蔣倩倩介紹,今年國產菜籽減產,但其對國內菜油、菜粕供應量與價格的利多影響被進口菜籽、菜油和菜粕增加抵消了。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我國主產區長江流域的菜籽已經基本壓榨完畢,后期市場新增的菜油、菜粕主要靠進口。今年加拿大菜籽結轉庫存量龐大,今后數月可能不存在因缺乏貨源而導致出口下滑的現象,這也意味著未來數月進口菜籽數量雖然可能不及前期,但較去年同期仍會有較大增長。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加拿大菜籽報價的下滑,加上國際市場大豆、豆油、棕櫚油等油脂油料價格的下跌,國內進口菜籽、菜油、菜粕的利潤正在進一步好轉,這提高了貿易商在新季采購菜籽等的積極性。國外菜粕的進口報價近期也處于下滑態勢,利于未來菜粕的進口。建議投資者關注未來進口菜籽的壓榨利潤及菜粕進口利潤的變化情況,進而評估國內菜油、菜粕市場的新增供給情況。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