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習慣把發工資叫做“出糧”,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每月出一次糧是大家早已習慣了的事。
但最近的一次調查表明,希望領取周薪和年薪的人,已經和希望領取月薪的人基本相當。已經有相當
多的人不再滿足于單一的按月“出糧”的薪酬方式。而薪酬到底意味著什么,在人們的觀念當中也在
發生著巨大變化。
根據泵、閥行業薪酬福利研究中心2013年上半年薪酬數據的調查分析,具有泵、閥行業背景的薪酬福
利待遇要比沒有行業背景人才的待遇要高出近40%,調薪的幅度要高出近10%;前者跳槽后薪資的增長
幅度平均約為之前的35%,而后者則為20%,行業背景人才的走俏在悄然生成。技術研發泵閥人才可以
說是企業發展的“硬件”。泵閥各個企業都在以富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以吸引并留住技術人才。那我
們對于多種薪酬體系的氛圍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多種薪酬體系漸成氣氛
多種薪酬體系在公眾心中漸成氣氛,無疑是分配體制改革已經到了一定階段最醒目的說明。實際
上,歐美發達國家的薪酬體系都是多種多樣,但哪種分配方式占據主流并無定論。代表性的觀點認為
,年薪制適合的,應是教授、政府官員、企業經營者等以腦力勞動為特征的職業。周薪制則適合于商
業服務行業。
有社會學家認為,傳統的月薪制體現的是以保障為主的工資制度。蘇海南認為,單就某種薪酬方
式而言,并無優劣之分,需要改革的只是單一的分配制度。主要是以能否有效地進行人員的績效考核
作為衡量標準。以國外情況來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包括一些中層管理人員都采用年薪制,以基本年
薪、獎金、股票期權、特定保險等組成的“薪酬包”形式出現,這是因為對這些人員的績效必須從長
期才能看出。實際上,這也正是國內企業經營者薪酬改革的方向。蘇海南介紹說,目前已有近1萬家
國有企業試行年薪制。他同時說,事實上哪種分配方式占據主流,與多種因素相聯系,如加拿大實行
周薪制的高達60%-70%,其最重要的原因是銀行貸款的償還必須按周支付。
工資意義變遷
與多種薪酬體系在百姓心中漸成氣氛相聯系的,是薪酬在人們心中所代表的意義,正在發生的巨
大變化。這一點,從關于發薪制度的調查中表露無遺。結果顯示,就現階段而言,37.9%的受訪
居民認為單位發放薪酬,在于保障職工日常生活,25.4%的人認為在于肯定職工工作業績。而對
于未來階段薪酬發放的意義,認為是考評工作業績的比例急劇上漲,保障日常生活的比例則急劇下降
。前者的比例陡增至47.4%,而后者驟降為4.8%。
可以說,關于工資的一切變化,都緣于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所發生的一切。泵閥人才的你們又會
有怎樣的薪酬出糧理論呢?在這大聲說出你們的心聲吧....!